新型储能的主要运用场景
一般而言,新型储能的应用场景可以分为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三类,电源侧和电网侧统称为表前业务,用户侧则为表后业务。其中电源侧和电网侧应用占大部分,以新型储能中占比最高的电化学储能来看,2022年电源侧装机量占比48.4%,电网侧占比38.7%,用户侧占比12.9%。
新型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涵盖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三大场景。 通常,电源侧与电网侧储能被合称为表前储能,用户侧储能则归为表后储能。 从本质上讲,储能的核心价值在于破解供电生产连续性与用电需求间歇性矛盾,从而保障电力系统在各环节稳定运行。 当前,国内新型储能项目以表前储能(电源侧与电网侧)为发展主力。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统计,我国2024年新型储能新增投运装机中,表前储能占比高达93%,表后储能仅占7%。新型储能的应用场景有哪些?一般而言,新型储能的应用场景可以分为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三类,电源侧和电网侧统称为表前业务,用户侧则为表后业务。 其中电源侧和电网侧应用占大部分,以新型储能中占比最高的电化学储能来看,2022年电源侧装机量占比48.4%,电网侧占比38.7%,用户侧占比12.9%。 新型储能在电网侧的应用主要是新能源配储以及火储联合调频。 “新能源+配储”是主要发展方向。 我国风光发电位居全球第一,其主要矛盾已从原来的弃风弃光问题转向大规模并网的安全性问题。 风光等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特点,导致新能源发电量和用电侧所需电量不匹配,储能基于对电站出力预测和储能充放电调度,对新能源发电进行平滑控制,减少瞬时功率变化,减少对电网的冲击。.
新型储能技术有哪些优势?灵活性:新型储能技术可以在不同的规模上实施,从家庭储能系统到大型工业应用,甚至电力网络级别的储能解决方案,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这种灵活性使得新型储能技术能够适应各种应用场景,并随着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可靠性:这些技术能够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减少因天气或其他不稳定因素导致的能源供应波动,从而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例如,在电力需求高峰时段,储能系统可以释放存储的能量,缓解电网压力,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 环境友好:新型储能技术通常与可再生能源(如 太阳能 、风能)结合使用,有助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对抗气候变化。 这种环保特性使得新型储能技术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如何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共提出实施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行动、产业协同发展推进行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行动、示范应用场景拓展行动、产业生态体系完善行动、贸易投资合作提升行动等六项行动。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将鼓励地方出台支持新型储能制造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发展的专项政策。.
新型储能技术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这种环保特性使得新型储能技术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可持续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规模化生产,新型储能技术的成本正在逐渐降低,使得它们在未来能源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这种趋势有助于推动储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能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创新:新型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动了材料科学、电化学、机械工程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创新。 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储能技术的性能,还降低了成本,为储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产业升级: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升级和转型。 例如,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电池材料、电池制造、电池回收等环节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经济效益:新型储能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为企业和消费者带来经济效益。.
储能技术有何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新型储能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为企业和消费者带来经济效益。 此外,储能技术的广泛应用还有助于推动能源市场的多元化和竞争化,促进能源市场的健康发展。 社会效益:通过分散式的储能系统,可以在地区性供电中断或灾难情况下保障关键基础设施和服务的运行,增强能源供应的安全性。.
储能在不同应用场景下产生什么价值?储能在不同应用场景下产生不同价值,在发电侧的价值主要为平滑发电,在电网侧的价值是平稳电网运行,而在用户侧则提供经济性和便捷性。 图3 储能在不同场景下的价值体现 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