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项目开展方案
新型储能项目如何管理?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可制订建设方案,获电网企业支持意见后,报经相关部门评审符合选址、技术要求的,纳入计划后可享受充放电价格与容量补贴政策。 (二)规范项目建设管理 新型储能项目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其中,独立储能电站报市级相关部门备案;火电机组配置储能项目报市级相关部门备案,作为附属设施随电源项目一同管理;用户侧储能项目报区级相关部门备案,作为用户附属设施随用户主体项目一同管理。 新型储能项目备案后企业需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出具评审意见,并落实各项建设条件,确保开工前置程序合法合规。 (三)强化项目用地管理 对已备案并落实建设条件的新型储能项目予以用地支持。 独立储能电站如涉及独立占地需求,按照公用设施优先安排用地。.
新型储能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新型储能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保障能源电力安全和自主可控的重要基础装备和关键支撑技术,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快推动本市新型储能产业集聚和高质量创新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加强新型储能发展的顶层设计 坚持一张蓝图规划、特色应用示范、科技创新驱动、高端产业引领,推动新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新型产业体系、新型交通体系、重点区域发展多方协同。 到2026年,建立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产业链,打造2个新型储能产业园,培育10家以上具有产业带动效应的优质企业,力争应用规模80万千瓦以上,储能削峰初见成效,带动产业规模近千亿级。 到2030年,引育结合形成千亿级规模领军企业,力争应用规模超过200万千瓦,实现尖峰负荷全削减,带动产业规模再翻番。.
如何促进新型储能产品推广应用?通过方案实施,培育一批示范应用项目,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建立和完善适宜新型储能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商业模式和标准规范,促进新型储能产品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推广应用,为全省新能源消纳、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能源绿色转型和光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5年,全省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不低于300万千瓦;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不低于450万千瓦,力争达到500万千瓦。 二、重点方向 (一)成熟技术规模应用。 支持各地结合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因地制宜布局锂离子电池、全钒液流电池、铅炭电池、压缩空气、飞轮储能等技术相对成熟的新型储能项目,推动成熟技术开展规模化应用。 (二)新兴技术示范应用。.
企业如何加强新型储能项目全过程质量管理?(五)强化项目安全管理 企业应落实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加强新型储能项目全过程质量管理,项目投产前应按照相关规定组织竣工验收并及时申报消防验收、备案。 新型储能项目属特殊建设工程的,应申报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和消防验收;属其他建设工程的,应申报消防验收备案和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