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器并网双环控制

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模式有哪些?目前,并网逆变器主要有两种基本控制模式:电流控制型和电压控制型,或者称为电流源模式和电压源模式 [1-3]。 目前并网逆变器多采用电流源模式。 大量文献对电流源模式下的新能源发电单元稳定性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如虚拟阻抗控制、调整前馈电压控制和调整锁相环带宽控制等。 但是此类电流源模式控制方式在系统电压和频率调整等方面有诸多局限,难以适应新能源发电并网逆变器高比例接入的场景。 因此,有文献提出了新能源发电并网逆变器的电压源模式控制,它以电压为控制目标,使并网逆变器的外特性表现为受控电压源,能够为电压和频率提供支撑,更适用于高渗透率新能源发电并网场合。. 并网逆变器的控制中,电流环和电压环的协调工作是什么?代码中的控制循环模拟了电压控制环的实时响应过程。 在并网逆变器的控制中,电流环和电压环的协调工作非常关键。 由于电流和电压是相互依赖的量(根据欧姆定律V=IR),所以电流环的输出直接影响电压环的状态,反之亦然。. 并网逆变器的协调控制有哪些策略?在并网逆变器的控制中,电流环和电压环的协调工作非常关键。 由于电流和电压是相互依赖的量(根据欧姆定律V=IR),所以电流环的输出直接影响电压环的状态,反之亦然。 协调控制确保在满足电流指令的同时,也能维持稳定的输出电压。 为了实现协调控制,通常采用以下策略: 分层控制结构 :电流控制作为内环,电压控制作为外环。 内环需要快速响应,而外环负责维持稳定的电压输出。 前馈控制 :在电流控制环节中引入电压误差前馈补偿,使电流控制器能够预见到电压环的动态响应,从而提前调整以减少误差。 控制算法优化 :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如模糊控制、预测控制等,增强系统的鲁棒性和动态响应速度。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mermaid流程图,展示了电流和电压环的协调控制逻辑:. 并网逆变器如何影响新能源发电系统稳定、高效运行?新能源通过并网逆变器接入新能源发电单元接入点(point of generating unit connection,PGUC),多个新能源发电单元通过电站变压器汇集到电站接入点(point of connection,POC),然后多个新能源发电站再通过输电线路汇集到公共耦合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 从图中可以看出,不论是太阳能或风能,都必须经过并网逆变器才能实现并网发电。 可见,并网逆变器是新能源发电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承担着能量高效转换的关键任务。 并网逆变器与电网的联接与交互是影响新能源并网发电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因素。. 如何构建并网逆变器的主电路组件?在Simulink中构建并网逆变器的主电路组件,需要关注逆变器的开关元件、直流电源、LC滤波器等核心部件。 首先,使用SimPowerSystems库中的IGBT模块来表示逆变器中的开关器件,并配置其控制引脚以响应控制信号。 直流电源通常使用SimPowerSystems中的直流电压源模型来表示,并设置其输出电压值。 LC滤波器是逆变器与电网接口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根据设计的规格选择合适的电感和电容值,并在Simulink模型中搭建其电路。 将这些基本组件通过导线连接起来,形成逆变器的主电路。. 新能源并网逆变稳定控制策略有哪些?通过回顾现有典型的新能源并网逆变稳定控制策略等方面的成果,总结了电流源模式、电压源模式以及双模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现状,并指出基于锁相环控制的电流源模式并网虽然能够保证强电网下的系统稳定性和功率控制快速性等,但是此类控制方式在稳定性、系统电压和频率调整等方面有诸多局限,难以适应新能源发电单元高比例接入的场景。 基于功率自同步控制的电压源模式控制能够为电压和频率提供支撑,更加适用于高渗透率新能源发电并网的弱电网场合;基于电网阻抗自适应的双模式控制策略则同时结合了电流源模式和电压源模式在稳定性上的优势,更加适用于高渗透率下电网阻抗大幅波动的场合。 最后,对上述几种典型控制策略进行总结,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SolarVolt Innovations(上海)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 电话:+861381658334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