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备用储能
新能源侧储能配置有何展望?综述并归纳了目前国内外在新能源侧储能应用场景、配置方法及预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新能源侧储能配置有待进一步考虑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新能源侧;储能系统;配置方法;求解算法;预评估方法 2020 年9月联合国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作出了碳排放2030 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国际承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绿色、低碳、清洁能源体系建设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能源战略选择。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规模化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国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达5.34 亿kW ,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24.3%。 可以预见“ 十四五”及以后,中国新能源仍将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波动性、间歇性,且相较于同步发电机,不具备阻尼特性。.
新能源配储成本高吗?目前新能源配储成本高, 且使用不足。 根据中电联调研,不同应用场景储能项目配置时长相差较大, 新能源侧储能配置时长为1.6h,高于火储的0.6h, 低于电网侧储能的2.3h、 用户侧储能的5.3h。新能源配储能运行策略相差较大, 大部分电站采用弃电时一充一放的运行策略,个别项目存在仅部分储能单元被调用、 每月平均充放2 次、 甚至基本不调用的情况。从调查机组的等效利用系数看, 新能源配储的等效利用系数仅为6.1%,低于或远低于火储、 电网侧和用户侧。 电网侧:电网侧储能是指电力系统中能接受电力调度机构统一调度、响应电网灵活性需求、 能发挥全局性、 系统性作用的储能资源。 投资运营模式方面, 电网企业投资意愿仍需进一步加强,现有非独立储能项目面临“ 结算难” 问题。.
新型储能技术有哪些优势?灵活性:新型储能技术可以在不同的规模上实施,从家庭储能系统到大型工业应用,甚至电力网络级别的储能解决方案,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这种灵活性使得新型储能技术能够适应各种应用场景,并随着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可靠性:这些技术能够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减少因天气或其他不稳定因素导致的能源供应波动,从而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例如,在电力需求高峰时段,储能系统可以释放存储的能量,缓解电网压力,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 环境友好:新型储能技术通常与可再生能源(如 太阳能 、风能)结合使用,有助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对抗气候变化。 这种环保特性使得新型储能技术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如何保证新能源储能配置结果的工程适用性?新能源侧储能配置需要兼顾单个或多个应用场景下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需要考虑新能源出力特征及时空互补特性,考虑不同储能技术的动态响应特性及互补特性,有的场景还需要涵盖新能源预测误差、调度计划不确定性等多重不确定因素。 如何保证储能配置结果的工程适用性,是一个涵盖多时间尺度多目标多约束的复杂问题。 多种规划理论、方法被用于新能源领域的储标配置。.
新型储能如何参与市场?新型储能参与市场方式方面, 储能既可以提供削峰填谷、 容量资源、调频备用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服务, 又可以提供延缓输电投资、 增进电网稳定等尚被管制的服务,收益体现在多个环节, 成本却往往由单一环节( 主要是发电侧) 承担,使得其市场定位模糊, 由此造成了成本疏导不畅、 社会投资意愿不强等问题, 因此,明确新型储能的市场定位对于其市场化发展至关重要。 自2021 年7 月《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 提出要明确新型储能独立市场主体地位, 到2022 年6 月《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 明确定义独立储能身份,当前符合条件的新型储能项目在公平参与电力市场竞争方面已基本无政策障碍。.
如何提升新能源+储能的置信容量?而在新能源电站内合理配置储能系统,可有效提升“ 新能源+储能”的置信容量。 在Wisconsin 东南部电网,通过为100 MW光伏电站配置35 MW/100 MW·h储能系统,将光伏电站在夏季的有效负荷承载能力由49%提升至65%[50],证明了储能在改善光伏电站置信容量方面的技术有效性。 文献[51]以提升风电场置信容量为例,通过后验式置信容量评估方法,就不同容量储能对风电系统置信容量的提升效果进行灵敏度分析,从而给决策者提供储能配置依据。 文献[49]采用类似方法,通过调整储能配置容量,对风储系统的置信容量进行评估,通过试数法找到合理的储能配置方案。